为切实履行高校基层团组织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强化青年学子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根据《青年外交高校联盟2025年工作要点》的要求,我校于9月29日下午在主楼智慧教室组织开展《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中外学子读书分享会,我校研究生支教团全体成员及留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在分享会中,同学们深入学习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书中生动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与青年学子亲切交流的感人场景,是新时代青年学习、立志、修德,提高本领才干的重要读本。五位中外学生代表结合自身学习经历与跨文化视角,畅谈阅读体会,共话青春担当。

来自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区域国别学院)的于朕焮同学,从语言与文化的桥梁作用切入,分享了书中实干精神带来的启发。他结合自身支教经历谈到,青年要在行动中回答“爱国三问”,把“小我”融入“大我”。从走进大山播撒知识的种子、帮助农户解决农产品滞销,到推广普通话促进民族团结、教老人用智能手机提升生活便利,他深刻体会到语言和行动的力量。他认为,只有沉下心深耕语言功底,把“小我”的力量融入民族团结和文明互鉴的实践中,才能让青春在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的道路上熠熠生辉。

新闻传播学院的赵景瑞同学从四个维度阐释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用支教诠释“立大志”,用服务体现“明大德”,用专业展示“成大才”,用实践明晰“担大任”。他提出,作为未来的传媒工作者,要善于运用融通中外的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政府管理学院的勾宏玉卓同学从投身六个学生组织的工作历练,到与涪陵小学生通信结缘,用自身行动践行“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殷切期望。她认为,这八个字并非孤立的要求,而是一个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有机整体,跨越近半个中国、累计800余小时的志愿服务,是她对“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最坚定的诠释,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最切实的践行。

随后,两位留学生结合各自的跨文化背景,分享其阅读习近平总书记著作后,对当代中国发展理念与青年责任担当的理解。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陈锦娜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分享道:“虽然我来自其他国家,但通过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对各地青年的谆谆教诲,对青年的亲切关怀,我懂得了在追求进步的道路上,我们不是旁观者,而是同行者。”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娜佳提出,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自找苦吃”的理念,这种“自找苦吃”的精神激励她冲出“舒适圈”,主动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勇于探索未知。他们表示,通过这些书籍能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成长的殷切关怀,也感受到中外青年在追求梦想、担当责任方面的共同价值。


本次读书分享会通过中外青年的多元视角交流,进一步增进了中外青年相互理解,凝聚了青年成长成才的目标共识。未来,我校将继续践行青年外交高校联盟的领导理念,丰富中外青年交流形式,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用中外青年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的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以实际行动传播中国声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黑大智慧。(校团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