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团委: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及五四重要回信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学校决定开展2025年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一、活动主题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二、参与对象
2025年9月之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已确定在本校升学的,可参加实践)。各学院团委、校级学生组织及青马工程“黑大菁英”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均可组团以团队形式开展实践,学生也可通过“返家乡”、大学生就业实习见习计划、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方式分散参加实践。
三、总体原则
1.聚焦为党育人。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主责主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诚实践者。
2.把准活动定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大思政课”建设要求,将“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把握青年学生认知特点、成长规律,提升实践育人工作成效。
3.注重工作统筹。注重项目联动、品牌互动,将“三下乡”社会实践与“返家乡”、大学生就业实习见习计划等项目融合开展,形成实践育人工作合力。
4.坚持求真务实。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摆拍走秀”,力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突出实际导向,引导和推动青年学生将社会观察、感悟思考、调查研究等成果转化为具体工作举措。
四、实践内容
1.高举思想旗帜,勇担时代使命
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开展接地气、有生气的学习宣传。结合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寄语精神和五四重要回信精神等内容,统筹整合专业宣讲力量与专家学者理论资源,开展富有特色的基层宣讲和社会调查。
2.激活发展动能,服务区域经济
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中国大地为课堂,在社会观察、国情考察、基层治理、产业调研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感受祖国发展变化。同时,重点围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关注新业态就业领域发展等方面开展相关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
3.聚焦数智赋能,推动科技创新
重点围绕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探索“人工智能+”行动带来的社会新变化,通过基层调研获取真实数据、发掘社会痛点,深入了解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协同创新机制,围绕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若干措施,因地制宜开展相关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
4.深耕文化沃土,建设文化强国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文化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增强基层群众文化自信,凝聚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在着力赓续中华文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开展相关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
5.引领时代新风,建设文明乡村
关注乡村振兴发展,完善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动员青年党员和学生群体下沉乡村,关注乡村发展,投身乡村振兴。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紧密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广泛开展科技推广、教育帮扶、法治宣讲、金融普及、环境保护等相关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
6.宣传大美龙江,赋能乡旅融合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宣传大美龙江、传播龙江胜景,全面展示新时代黑龙江的新形象、新活力、新风采,广泛凝聚青年、引领青年、服务青年,构建“人人为龙江代言”的生动局面。通过聚焦优质文化资源与非遗文化,挖掘文旅发展内生动力开展相关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
7.深研思政“龙课”,助力龙江振兴
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实践,指导青年学生踊跃投身于龙江精神、龙江文化传承活动,深刻把握龙江精神、龙江文化的深厚内涵与教育意义,扎实推动“龙课”研学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我校“龙课”研学基地,引导广大青年在认识龙江、扎根龙江、服务龙江、建设龙江等方面开展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
8.促进民族团结,共建和谐家园
积极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牢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根植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组织学生通过生产劳动、走访调研、结对交流、普通话推广等,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在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开展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
五、专项实践项目
1.“返家乡”基层锻炼
鼓励学生结合返乡契机,主动到有人才需求的党政机关、企业单位、街道社区等,发挥专业所长,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注入青春活力与发展动能,并以实习感想的形式做好实践总结。
2.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青年学生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3.“法治中国青春行”专项实践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动员广大学生投身基层法治实践,开展理论宣讲、法律知识普及、青少年法治素养提升等活动,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4.“走中国•看家乡”专项实践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学习新思想、锤炼新党性、拓展新实践、贡献新力量”为行动指南,由专业教师和业内记者引领,鼓励广大同学深入一线、扎根基层、贴近群众,以青春的笔触记录祖国大地的生动实践和壮丽变革。
5.“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专项实践
结合我校学科专业优势,鼓励学生深入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城乡社区,从乡村振兴、城乡发展、社区治理等多个方面开展富民兴边、公益帮扶等工作,推动当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6.“好年华 聚福州”专项实践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赴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组织开展走访式、驻点式等社会实践活动。
7.“井冈情•中国梦”专项实践
深入团中央井冈山中心集中开展党史学习、红色研修、国情民情教育等活动,以“理论武装+党史学习+红色研修+实地调查+课题研究”模式开展专项实践活动。
8.“以青春之名 赴萝北之约”专项实践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开展大学生暑期实习实践进萝北专项实践活动。
9.其他主题实践专项
结合团中央和上级有关单位要求,后续其他类型的专项社会实践(如全国暑期三下乡、笃行计划、知行计划、暑期云支教等),另发通知并请关注。
六、活动流程
(一)组队实践
1.组建团队。实践团队至少由8人组成,实践时间不少于5天,可跨学院、年级、专业组队,其成员必须是我校在校学生,至少配备一位随队指导教师,鼓励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随队指导实践。
2.确定实践地点。各实践团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行联系实践地点,如需要可到校团委开具相关证明,尽早确定实践地点。
3.确定实践计划。根据实践地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选定活动内容,确定实践课题和活动计划。
4.立项申报。填写《黑龙江大学2025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立项申报表》(见附件1)并上报至校团委。
5.批准立项。校团委组织审批立项,及时通报立项团队名单。
6.办理保险。立项批准后,各团队根据实践时间为团队成员办理保险手续,参加社会实践的所有队员必须办理保险方能参与活动。
7.开展活动。各团队按活动计划开展实践活动。
8.总结表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各团队以调研报告、社会实践活动报告会等形式进行成果展示,校团委将对在实践活动过程表现突出的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
(二)分散实践
参加分散实践的学生,扫描下方二维码填报相关信息,并做好实践计划,实践开始前,需自行购买保险。实践过程中,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实践结束后形成实践报告。

七、材料上报
6月30日(星期一)11:00前将《黑龙江大学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立项申报表》(纸质版)上报校团委(主楼A310室),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2016026@hlju.edu.cn。
联系人:胡康楠,联系电话:86608214。
八、成果要求
1.总结报告:应包含实践目的、实践内容、实践过程、实践感悟等部分。报告应不少于2000字,充实深刻、材料翔实,各部分内容相对均衡,有适当配图。报告应真实反映团队的所见所闻真实思考。
2.照片集:应提交精选照片10张,包括在重要地标地点合影、实践过程、人物特写等,应做到场景真实、人物鲜活,记录如现场采访、发放资料、座谈交流、参观调查、宣传报道等。
注:图片为jpg格式,像素不低于1280*960,以描述性语言命名照片,以文件夹形式打包上交。
3.视频素材:应提交至少两段记录实践过程、采访记录等内容的视频片段原始素材。视频比例以横屏16:9为佳,分辨率不低于1920*1080,拍摄时可注意同期声采录。
4.推文:应制作至少一篇包括实践目的、实践地点、实践过程、实践成果、未来展望等内容的推文。
九、有关要求
1.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把“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体系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力争让每一名大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实践育人成效。
2.加强指导,提高质量。各学院要加强对实践团队专业指导,选派团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担任指导教师,鼓励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随队指导学生实践,提高学生调查研究能力。推动校地共建,鼓励实践团队发挥专业优势,以“揭榜挂帅”等形式研究真问题、提出真办法。
3.做好宣传,及时总结。各学院团委要拓展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及时对实践过程和成果进行宣传展示,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要做好活动总结、典型选树、研讨交流等工作,从学校、院系、团支部等层面开展“实践归来话成长”主题团日和交流分享活动,总结学习社会实践活动成效和经验。
4.强化保障,守牢底线。各学院团委要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加强安全保障和过程管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坚守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依法依规组织开展各项社会实践。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做好安全应急预案,要增强安全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充分研判天气变化和自然地质条件等,安全有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附件:
1.黑龙江大学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立项申报表
2.社会调研类实践调研报告模板及基本格式要求
共青团黑龙江大学委员会
2025年6月24日